首页 >日志 > 营养诊断> 日志内容

“营养失衡”诊疗(5)

admin 发布日期:2023-05-18 共324人围观

营养失衡诊断

一、营养失衡流行情况分析

(一)围手术/介入治疗期营养失衡

1.创伤与药物影响

1)创伤应激导致的肠道损伤

2)消化道手术造成的消化道结构与功能改变

3)抗生素应用对肠道菌群的损伤,

4)抗酸药应用的消化功能损伤

5)出血、体液-消化液引流丢失、创面渗出的额外丢失等。

2.导致营养失衡相关因素

1)禁食和经口摄入限制

2)肠外营养期间的肠道腔内营养不足

3)鼻空肠管喂养中的消化异常

4)再喂养综合征

5)非适宜营养底物导致的无效摄入

6)食物营养素不耐受反应和小肠吸收不良性腹泻(粪氮-粪脂-粪淀粉过高的无效摄入)。

(二)围放疗化疗期营养失衡特征

1.恶性肿瘤病理损害

2.化疗药物的急性毒性损伤

3.化疗药物的慢性性毒性损伤

4.放疗的毒性损伤

(三)营养失衡发生和持续情况

1.消化系统残障的营养失衡

2.

(四)营养失衡造成灾难性后果的原因分析

(五)营养失衡问题的流行统计

二、能量蛋白质营养失衡诊断检查

(一)问题术语

P:能量蛋白质摄入失衡】,CFB分类Ln营养生活类术语。

问题的定义:

是指有效摄入——进入内环境的能量蛋白质,与机体需要量之间,存在明显差距,且持续一定时间(数日,如超过一周),造成机体合成分解代谢、新陈代谢、物质和营养素代谢的不利影响、引起或正在引起机体结构蛋白分解、血液及组织营养生化值下降等方面不良改变的营养失衡问题。

包括:

三大能量营养素的摄入需求——不足、过多或超载等失衡情况。

不包括:

矿物质失衡

钾钠钙磷镁的摄入与需求失衡

维生素失衡

水溶性维生素的总体失衡

脂溶性维生素的总体失衡

特指的某种维生素代谢

特指的某种特征性维生素失衡

微量元素失衡

锌、铁、硒、铬(碘、铜、锰、钼、氟)失衡

(铅—铝—汞—铂)重金属中毒。

(二)诊断检查

1.主要问题及其表现

【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】是主要问题。

持续一周以上的【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】表现包括:合成代谢率下降(白蛋白曲线下行)肌肉和组织分解(人体成分—蛋白质/肌肉比值下降),持续更长时间,白蛋白下降,血红蛋白下降,红细胞总数下降,淋巴细胞计数下降,肌酐值降低。

经口【能量蛋白质摄入过多】,会出现大便量增多和排便次数增加,持续较长时间(数周、月、年)则体重上升,人体成分—脂肪比例上升,脂肪肝、血脂升高等。急性摄入过多有的会发生腹泻。大便检查会发现“粪脂粪氮分粪粉”升高和结直肠负营养化。

肠外【能量蛋白质摄入过多】,会发生血脂升高—乳糜血、高血糖、高尿酸和高肌酐,尿蛋白等营养超载性代谢改变,增加胰腺、肾脏和肝脏功能负荷。

经肠内喂养管的【能量蛋白质摄入过多】,会导致胃肠道营养潴留,肠道负营养化,腹泻等情况。

2.问题甄别:

需要与【能量失衡】、【蛋白质失衡】、【脂类营养素失衡】、【矿物质失衡】、【维生素失衡】、【微量元素失衡】、【水失衡】、【特殊功能营养素失衡】、【能量营养素结果失衡】、【食物营养素成分和消化吸收功能失调】等,进行鉴别诊断。

P:能量蛋白质摄入失衡】是以三大能量营养素失衡为主要矛盾的全营养素的摄入和需求失衡,它通常也会包涵其他各类营养素的失衡,因此具有【营养摄入与需求失衡,非特指】的问题内涵。

围手术期的【失衡】,主要是摄入不足,包括经口、管饲、肠外、多途径联合营养等方式的摄入不足。偶尔也有过多或超载,尤其是肠外和联合营养中的过多或超载。

3.危害和原因的检查和评定

摄入功能异常——尤其是“消化-吸收-蠕动排空”三大摄入功能异常,导致的食欲下降,是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。麻醉—肠梗阻—急性胰腺炎—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等情况下的禁食,是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。经口或喂养管喂养时发生持续性腹泻、持续性粪脂粪氮粪淀粉的大量丢失(消化吸收障碍所致的营养素漏,包括蛋白漏、脂肪漏、淀粉漏),是无效摄入性摄入不足的原因。

长期慢性【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】常常发生在围手术期院后居家期间,重视不足、有效摄入量监测缺乏(摄入计算和记录缺乏、无效摄入观测能力缺乏)、营养平衡与合成代谢监测缺乏等主观能动性因素是主要原因,而对这些主观原因缺乏干预(如缺营养平衡监测医嘱、缺营养平衡的跟踪随访、缺营养失衡监测任务工具提供、缺营养失衡监测的客户端任务支持等)则是客观原因。

三、诊断报告

(一)诊断描述

1.问题是什么

P: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】

2.问题存续时间

t(诊断时段):围手术期出院后—居家2周期间。

(首次诊断,此后可承接本次诊断而继续诊断,每12周一次)。

3.问题“发生—持续存在”原因

E(原因):

1)摄入系统器官残损+功能异常改变+食欲不佳下,自然进食状态——依靠原始本能的食欲调控模式,处理营养失衡问题的机制,无医学“诊断、疗法、诊疗学、干预活动学”等方法学干预。

2)摄入系统器官残损+功能异常改变+食欲不佳等可预见的营养失衡高风险情况下:

能量蛋白质平衡的逐日和每周指标(摄入量计算和记录、无效摄入/有效摄入率)监测缺乏。

合成-分解代谢指标(前白蛋白)监测缺乏。体重-人体成分监测缺乏;

营养失衡持续状态的主观控制行为缺乏。

3)出院医嘱中,对营养失衡的监测医嘱内容缺失,随访安排缺失,营养失衡问题发生后持续无法纠正的院后干预活动控制机制缺失。

4)主观反向能动性障碍,错误认识、错误情结、错误信念(消费信念、价值尊崇信念)、错误假设(问题合理化)、错误思维(表象性想象和思考)、错误态度、方法学素质缺陷等心理活动错误因素。

5)有心无力,无能为力,缺乏解决营养失衡问题的方法学应用系统(工具)、咨询指导、任务工具行动支持等。

S(表现和危害):

1)能量蛋白质——有效摄入值,持续波动在平衡线之下。

2)前白蛋白下降,白蛋白下降、血红蛋白下降、肌肉分解—人体成分肌肉率下降、体重下降。

3)无效摄入导致的结直肠负营养化,高氮环境诱导下分泌溶菌酶的细菌增多——肠道菌群紊乱,大量“负营养大分子”食物半抗原和抗原——肠免疫稳定功能失稳——食物抗原抗体大量产生——自身免疫紊乱发生——全身性自身免疫炎症发生。

4)腹泻、便秘、腹胀、腹痛。

5)排便功能损伤,排便节律异常。

6)大便气味、色泽、性状、成分(粪氮粪脂肪粪淀粉升高)、粘度增加、合并肠道感染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加。

7)肠道通透性增加,肠屏障损伤,全身炎症介质增加,肠道微生态环境和机体内环境紊乱,消化道、肝胆、胰腺及全身癌变风险增加。

5、【能量蛋白质摄入需求失衡】的机理揭示

哺乳动物的能量蛋白质摄入需求平衡,受食欲中枢调节,疾病病理损伤、手术创伤、围手术期药物使用,从三个维度对人体摄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改变,由此打破了依靠原始食欲控制的营养平衡机制。

患者方家庭和医疗服务方,两方面都不能从上述的实际情况出发,仍然坚持依靠原始本能食欲调控、仍然坚持依靠摄入系统残损功能来处理营养失衡问题,由此形成脱离实际的错误,这是问题发生的第一层矛盾。

在问题发生后,到问题持续存在,再到问题酿成不良结局的灾难性后果期间,存在着严重违背“医学四大方法学”原理的错误,问题没有被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解决,或者就根本没有被发现、被诊断、被投入充足资源去解决,任由问题酿成灾难后果,其中涉及了“患者方和医疗服务方”在医学方法学素质和科学精神以及方法学模式上的严重缺陷。

6.【能量蛋白质摄入需求失衡】的现象暴露

1)忽视—视而不见(精力——关注点、兴趣、志趣等,几乎完全不投入)。

任由【问题】发生——【问题】长期存在而一点也不被打扰——【问题】酿成灾难后果也是合情合理。

2)合理化解释

放任其酿成灾难,而后再应对。

【问题】发生合理

【问题】长期存在而不被诊断和干预合理

【问题】酿成灾难也和情合理

3)应对【问题】的态度错误

知识缺乏,感性/经验认识-自动思维和习惯性思维错误-假设不要紧错误——理性认知错误。

价值感缺乏/价值尊崇信念障碍—情感错误

兴趣和关注缺乏—意向错误

4)不投入

“观察发现问题”任务——没时间。

“明确描述和诊断问题”——没兴趣、缺乏价值感、不想投入精力和财力。

“解决问题的干预方案”——缺乏价值感、不想投入精力和财力。

5)解决问题的信念迷失——嘴上一套,行动一套。

6)解决问题中三心二意,认知信念心、价值尊崇信念心、兴趣志趣和意志信念心,各唱各调。

7)价值尊崇信念迷失。

对症治疗价值满满,手术切病灶、放化疗消除病灶、靶向-生物-免疫疗法消灭病灶,几乎全部时间精力物资都倾注其中。而对于功能病因—生活病因—行为病因,几乎一分钱也不想花。

【问题】解决缺乏价值感、(缺乏价值认识—自动思维错误)价值尊崇信念迷失——只遵从药物治疗和消除病灶的治疗,即治病价值尊崇,核心是盲人摸象的局部思维),进而缺乏投入时间、精力(兴趣/关注)、财力去解决问题的行动意向。


路过

鸡蛋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已有0人评论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立即注册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