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日志 > 日志内容

吴肇汉论“推进营养支持治疗规范化”

豪情浪子 发布日期:2008-07-21 共1185人围观
推进营养支持治疗规范化-吴肇汉

营养支持治疗已经成为临床上救治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。近年来,在营养支持措施的保证下,不少疾病的治疗效果大为提高。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病死率明显降低,消化道瘘的救治成功率显著上升,更多的短肠综合征病人安全地渡过了失代偿期。 此类成功的事例已不胜枚举。

  尽管临床营养支持疗法已经有了发展,但远非达到完美的程度。即使是在营养支持已经开展比较多的地区和单位,实施时仍然存在各种“非规范化”现象。而在发展比较滞后的地区和单位,存在的问题就更多。由于对机体应激状态下营养底物代谢变化特点缺乏足够了解,对各种营养制剂的特点不够熟悉,在制剂种类的选择、剂量以及输注方式等方面往往很不恰当,以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居不下,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也不显著。营养制剂的滥用,还浪费了大量医药资源。为此,中华外科学会临床营养支持学组针对性地制订了《临床营养支持实施指南》(以下简称指南 ),旨在避免各种非规划操作。

  对照指南,目前临床上有许多错误做法需要纠正。首先是关于择期手术后的营养支持指征总是。对术前营养状态良好、术后短期禁食者,一般并不需要特殊的营养支持,真正需要营养支持的是禁食超过7天的危重病人,以及营养不良病人的围手术期。正确掌握营养支持的指征,可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,也可节约药品资源。

  其次是如何提高肠内营养实施的成功率。本来,术中预置鼻空肠管或空肠造口管只是举手之劳,但由于外科医师这方面的观念淡薄而被忽略,以致术后无法采用肠内营养支持。又由于没有调节好肠内营养液的浓度和输注速度,以致应用后病人产生腹胀、腹泻等不良反应,被迫放弃肠内营养。

  肠外营养液的单瓶输注是另一个非常普遍的非规范操作。单输脂肪乳剂不仅容易发生心悸、胸闷和发热等不良反应,而且由于没有同时输入含氮物质而不可能促进蛋白质合成。氨基酸液的单瓶输入也不妥当,其中相当一部分的氨基酸将被作为能量物质而消耗,这是很大的浪费。正确的做法是在医院内建立无菌配制静脉输液的设备及条件,把各种营养制剂先配制成全营养混合液(TNA液),然后输入。或选用兼含葡萄糖、氨基酸和脂肪乳剂的“三腔袋”产品(国内已有这种产品)。只有“热”、“氮”两类营养物质同时输入,才能有效地促进蛋白质的合成。

  最后要提的是白蛋白的滥用,这在临床上非常普遍。白蛋白确是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,血白蛋白水平是评价病人营养状态的指标之一,但人体白蛋白制剂不应该作为营养支持时的营养剂。输注白蛋白可促进伤口愈合的看法是没有根据的,参与伤口愈合的主要是多种细胞因子、纤维蛋白及胶元等,白蛋白并不在其中。为促进体内蛋白质合成,应该采用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。

  为提高我国临床营养支持的整体水平,我们应该以指南为准绳,遵循营养支持的基本原则,并用以指导实施的每一个步骤。

  吴肇汉教授:1938年1月生,196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,1986~198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。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,上海市临床营养研究中心主任,外科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临床营养支持学组组长。擅长胆胰、胃肠道疾病的诊治,在外科营养方面有丰富的研究和应用经验。兼任《中华普通外科杂志》等6本专业杂志副主编、《中华实验外科杂志》等6本专业杂志编委,发表论文200余篇,主编《实用临床营养治疗学》,任卫生部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《外科学》第六版主编。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、二等奖各一项。

  [来源:健康报 2006年4月]

  [作者:吴肇汉 中华外科学会临床营养支持学组]

路过

鸡蛋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已有0人评论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立即注册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