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日志 > 日志内容

对肠易激综合症的一些营养诊疗思路

寸草心 发布日期:2016-08-23 共1306人围观

肠易激综合征(IBS)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,以腹痛、腹胀、排便习惯和(或)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,但是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。典型症状是与排便异常相关的腹痛、腹胀,根据主要症状分为:腹泻主导型;便秘主导型;腹泻便秘交替型。精神、饮食、寒冷等因素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。我自己多年受此困惑,但是学习了MK-CNDTT以后,尝试做一些改变,症状有所改善。现从营养诊疗活动角度分析,其中的问题很多,以下通过营养诊疗(MK-CNDTT)的诊疗思路分析,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。

一、疾病情况分析

1 病因:

1.1、胃肠道动力紊乱

IBS患者小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异常,周期明显缩短,空肠出现较多离散的丛集收缩波,且腹痛发作者中多数与之有关,这些变化在应激和睡眠中更为明显。

1.2、内脏感觉异常

IBS患者多数具有对管腔(直肠)扩张感觉过敏的临床特征,其平均痛觉阈值下降,直肠扩张后的不适程度增强或有异常的内脏-躯体放射痛,提示脊髓水平对内脏感觉信号处理的异常。

1.3、精神因素

IBS患者心理应激对胃肠道功能有显著影响,它在IBS症状的诱发,加重和持续化中起重要作用,相当一部分患者伴有心理障碍,其中以焦虑,抑郁为主。

1.4、肠道感染

部分IBS患者在发病前有肠道感染史,在由各种病原(包括细菌,病毒,寄生虫)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患者中有部分发生肠功能紊乱,有10%可发展为感染后IBS

1.5、其他

部分IBS患者的症状与食物有关,可加重其症状,食物中的纤维发酵可能是过多气体产生的原因,此外,肠道菌群的紊乱可能也是产生症状的原因之一。

2、症状

根据主要症状分为:腹泻主导型;便秘主导型;腹泻便秘交替型。精神,饮食,寒冷等因素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。

2.1、腹痛 IBS的主要症状,伴有大便次数或形状的异常,腹痛多于排便后缓解,部分病人易在进食后出现,腹痛可发生于腹部任何部位,局限性或弥漫性,疼痛性质多样。

2.2腹泻 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,粪量少,呈糊状,含大量黏液;禁食72小时后症状消失;夜间不出现,有别于器质性疾患;部分患者可因进食诱发;患者可有腹泻便秘交替现象。

2.3便秘 排便困难,大便干结,量少,可带较多黏液,便秘可间断或与腹泻相交替,常伴排便不尽感。

2.4、腹胀 白天较重,尤其在午后,夜间睡眠后减轻。

近半数患者有胃灼热、恶心、呕吐等上胃肠道症状,背痛、头痛、心悸、尿频、尿急、性功能障碍等胃肠外表现较器质性肠病显著多见,部分病人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异常表现,如焦虑、抑郁、紧张等。

2.体征

通常无阳性发现,部分患者有多汗,脉快,血压高等自主神经失调表现,有时可于腹部触及乙状结肠曲或痛性肠襻。

3、诊断

IBS诊断标准以症状学为依据,诊断建立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,推荐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IBS罗马III诊断标准:

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(不适意味着感觉不舒服而非疼痛),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,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:排便后症状缓解;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;发作时伴有大便性状(外观)改变。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,近3个月符合以上标准。

 

4、危险事件及营养风险

4.1营养失衡及风险

腹痛、腹泻等导致的营养或营养素的缺乏,可能会导致营养失衡发生。

②饮食不节导致的症状加重,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,进而导致营养风险的发生。

大便次数的增加,尤其是进食后即便的次数增加,导致消化吸收利用很差,间接导致营养失衡及风险的发生。

4.2营养代谢功能紊

大便次数的改变,胃肠功能的紊乱导致营养代谢功能的紊乱。

二、营养诊疗活动

1、功能维护-治疗-康复

尽快达成接近正常生理状态的摄入功能目标。饮食适合忌刺激性、肥甘厚腻、生冷之物,在咀嚼时要保持“细嚼慢咽”,严忌“狼吐虎咽”。保证摄入食物可以正常消化吸收,进而达到营养平衡和代谢正常。

2  营养平衡的目标

2.1维持一般性的需求

2.2支持上述功能治疗的营养需要

支持代谢调节的营养需要

支持营养过程-途径-环境改善的营养要求等;

 

三、营养活动的策略与行动

1  活动目标策略

依据上述目标分析,尽早与医护人员确立营养诊疗活动的具体目标;

要重视日常营养治疗活动的目标管理,以患者为主导的营养诊疗目标责任制。

2  患者营养治疗活动的“行为-能力-行动支持策略”

正确的营养诊疗活动认识、适宜的活动信念与活动行为的行动力基础建立,是激发患者主导者角色与自我效能发挥的“内在动机-信心”策略;

外在的技术支持与相关的态度氛围、适宜物品提供,以及营养诊疗活动的管理操作、互动联系系统提供,是策略的第三部分。

3  3.1建立营养诊断

从诊疗活动的目标出发,针对性的建立:

1  营养功能与结构问题诊断:

摄入-代谢-营养构成/结构-营养过程与环境等;

2  营养平衡诊断:摄入问题、需求特征等;

3  营养活动行为诊断:

活动(策略)行为-目标行为-行动行为(评定诊断-预防治疗-过程管理-支持获得等)

4  活动能力与支持环境等

一般任务能力、自理能力、交流联系能力、知识与工具使用能力、学习能力等;

技术指导、态度氛围支持、专用-适宜的食品物品提供、活动操作管理用具等;

3.2针对问题诊断进行治疗-干预

1.调整饮食

详细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其与症状的关系,避免敏感食物,减少产气食物(奶制品,大豆,扁豆等),高脂肪食物。高纤维素食物(如麸糠)可刺激结肠运动,对改善便秘有明显效果。

2.心理和行为治疗

对病人进行耐心的解释工作,具体包括心理治疗,生物反馈疗法等,对于有失眠,焦虑等症状者,可适当予以镇静药。

3.药物治疗

1)胃肠解痉药 抗胆碱能药物最常用,尚可部分拮抗胃结肠反射和减少肠内产气,减轻餐后腹痛,钙通道阻滞药如:硝苯地平(硝苯吡啶)、匹维溴铵。

2)胃肠道动力相关性药物 洛哌丁胺、多潘立酮(吗丁啉)、西沙必利等。

3)泻药 通常避免使用,但对严重便秘者可短期使用,首选半纤维素或渗透性泻药,睡前服乳果糖1530ml,效果亦较好,尤其适用于老年人。

4)精神药物 对具有明显精神症状的患者,适当予以镇静剂,抗抑郁药,抗焦虑药有一定帮助。

5)消除胃肠道胀气 二甲硅油,药用炭(活性炭)具有消气去泡作用,临床常用。

6)肠道益生菌 部分腹泻型患者可能有肠道菌群的紊乱,应用肠道益生菌类制剂有帮助。

7)其他 5-HT4受体部分激动药替加色罗对便秘型IBS有效,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腹痛症状,5-HT3受体拮抗药阿洛司琼对腹泻为主的IBS有效。

 

 


路过

鸡蛋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已有0人评论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立即注册

返回顶部